木匣子

Web/Game/Programming/Life etc.

写在 26 岁末

2015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厦门勇仕网络离职,准备了一个月雅思。虽然首战口语成绩不理想,但刚过完 26 岁的生日后就迫不及待乘上了厦门直飞墨尔本的航班,与远在他乡的 LP 团聚。

在飞机上的 10 个小时真是无比漫长,晚上飞机的轰鸣声,以及狭小的空间让人难以入睡。不过想着马上能见到亲爱的 LP ,这点小折磨根本算不上什么。

听 LP 描述的墨村,是个很荒凉的地方,半夜出门是看不到活物的,也没有可以吃宵夜的小店。当飞机抵达墨尔本上空的时候是上午,我正好坐在窗边,往下望去,没有看到什么高楼大厦,只见一小撮有点繁华的村中城,也就是 CBD 。

飞机顺利着陆,入关取行李花了一个多小时。LP 已经早早在机场门口等候。随后一起打车回到了不久前她新搬的家,一个离 CBD 非常近的地方。

之所以搬到这里,是因为 LP 原来住在远郊的学校附近,而现在找到 City 附近的工作,如果不搬家的话,每天来回就要花掉 3 个多小时乘坐各种公共交通。新家是一个租金一周要 A$500 左右的小公寓,两房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带健身房和游泳池。和另外一个小伙伴合租,所以压力不是那么大。因为离 CBD 近,所以平时并没有像 LP 描述的那么荒凉。经常会有各种活动,节日的氛围也更浓厚。

墨尔本是个移民城市,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亚洲人也挺多的,但是如果不听对方说话的话,你是很难分辨出对方是中国人,越南人,马来西亚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来这里的头几个月,大部分时间在继续应付雅思。为了能拿到 6 炸[1],加上国内三年的工作经验,到时候作为配偶与 LP 一起申请永居签证,能额外加 5 分。所以这部分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在我还没找到全职工作的那段时间,吃顿饭都是数着汇率的。幸好 LP 已经有一份在当地人的公司的全职工作,不然生活压力真是大到难以想像。而我在学习之余,顺便做一些计算机学科的私教(tutor),给一些 IT 相关专业的华人学生补课;另外也做一些 Web 开发相关的兼职,补贴家用。

考了三次雅思后,终于在圣诞节前完成了 6 炸的目标。过年的时候 LP 请了三周左右的假期,回国和家人小聚了一下。接着就要考虑之后的职业规划了。

2016

让我诧异的是,澳洲的游戏行业规模竟然如此之小!举国上下加起来的游戏从业者不到 1000 人。想要找到一个有点规模的游戏开发工作真是相当不易。在 LinkedIn 和 Seek.com.au 上寻找墨尔本的游戏工作室,要么就是没有工作岗位,要么就是对交流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投递了简历基本上没有音讯。相比之下,悉尼的工作岗位更多一些。但是不想才刚到澳洲,就又和 LP 分隔两地。不过我还发现,墨尔本有很多独立游戏开发者,都是在工作之余自己做些小游戏,平时会举办一些线下聚会,分享见闻。

静下心想一想,当下我的目标就是先在墨尔本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让自己和 LP 衣食无忧,然后再考虑自己兴趣爱好。所以作了另一手准备,那就是做一个 Web 前端工程师。

在我的中学已及大学时期,花了不少时间在 Web 开发技术的钻研上。而且兼职期间已经把最近两年比较火的技术都了解了一遍。唯一比较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里的工作交流。怀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自信,硬着头皮做了英语简历,寻找墨尔本看起来不错的一些 Web 开发公司投简历。

这里的应聘的节奏真的是非常的慢,等得让我感觉是不是自己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从我投递简历,经历了一个多月,终于收到本地一家 Digital Agency (也就是国内俗称的 Web 外包公司)的邮件回复。一是询问我的签证情况,二是询问我为什么从游戏开发行业转到 Web 开发行业,三是我的英语水平。

LP 毕业后拿到了 485 签证(TR,临时工作签证),期限是两年,期间可以把配偶接过来,享有一样的工作权利。至于转行是因为很难找到游戏开发相关的岗位。而英语,我承认自己口语不那么留利,但会在工作生活中继续提升。

对方,也就是我现在的上司(Tech Director),他是从美国到澳洲,又从悉尼到墨尔本,原来也想从事游戏开发岗位,但是和我遇到一样的问题,表现理解。并希望能够进行电话面试。

电话面试主要是了解一下我对前端开发以及对他们岗位要求上列出的技术的熟悉程度。我答得还不错,第一次在电话里讲这么久英语,虽然生硬,但也感觉挺有共同语言。这是一家 2004 年创办的公司,老板以前也是搞技术出身,而且还是个闪客,我说我也是十足的 Flash 爱好者,感叹了一番现在技术日新月异。最后顺利进入了下一轮技术面试。

技术面试是一个 Code Challenge 。Director 通过邮件给了我一些要求,大概就是使用 GiphyAPI 写一个简单的 gif 搜索页面。要求使用 vue 框架实现界面功能和 gulp 写打包工具,当然也可以使用我熟悉的工具。

我在兼职的时候,参与的是一个 Angular 1.0 + grunt 的项目,所以 vue 和 gulp 对我来说是新东西,但我表示接受挑战,愿意现学现做,并在邮件中回复了一个 rage comic 的 challenge accepted 表情。

我用了半天的时间翻读了 vue 和 gulp 的文档,再用半天的时间实现了大部分功能。通过 Git 提交代码后,Director 表示相当满意,邀请我进入下一轮 face to face 的面试。

公司离我住的地方很近,走路 20 分钟就能到。但是面试前我一直很紧张,紧张程度不亚于雅思口语考试。不过面试的过程相对还是比较轻松的,Director 叫了 Frontend Lead 和我聊天,问一下我对一些前端工具链以及框架的理解。最后和 Manager 寒暄了几句,让我回去等消息。

一周后 Manager 来电,他说 Director 很认可我的技术水平,但是他自己比较担心我的英语水平能否胜任工作需求,并希望我能接受他们安排的额外一轮面试。LP 觉得我被冒犯了,但是我觉得作为 TR 能有这样的机会实属不易,还是值得试一试。

这一轮面试很有趣,是传说中的结对编程(Pair Coding),Director 将我之前提交的 Code Challenge 打开,并从 Designer 那里拿来了一份设计稿,要求我同他一起按照设计稿修改我之前的作品。并考查我是否能在工作比较流利地交流需求与实现。结束后 Director 很满意,说会帮我在 Manager 那里争取机会,让我回去等消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面试,最终拿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 Offer 。如今已经工作了三个多月。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没有国内那么紧张的工作节奏,没有国内那种令人无法喘息的 996 。有了稳定的收入,再也不用算着汇率过日子。工作日下班可以去买菜回家慢慢做饭,或者在外面品尝各国美食。周末双休有很多时间陪 LP 闲逛,看展,郊游。到时还可以享受 20 天的年假,去各种地方玩!

肉翻的 27 岁,希望会更加美好。


  1. 雅思俗语,四个六 ↩︎